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详细释义

拼音: tuibisanshe

拼读:特(te1)卫(wei4),退(tui4)|波(bo1)异(yi4),避(bi4)|思(si1)安(an1),三(san1)|诗(shi1)饿(e4),舍(she4)

五笔: VNDW

语法:

语法: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例句

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

用退避三舍造句

【0】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1】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2】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3】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4】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5】看到他,大家有如看到毒蛇猛兽一般退避三舍。

【6】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7】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8】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9】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退避三舍哩!

【10】球场上实力说话,一切与篮球无关的都给我退避三舍。

【11】他身上散发出的高贵得不容亵渎的气息,不怒自威的神色,却让飘落的樱花也退避三舍。

【12】看着他那个气势凶凶的样子,我想就是老虎看见了,也得退避三舍。

百科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