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主体 zhǔ tǐ

(名)事物的主要部分。[反]客体。

详细释义

拼音: zhuti

拼读:知(zhi1)五(wu3),主(zhu3)|特(te1)蚁(yi3),体(ti3)

五笔: ygws

语法:

语法:

近义词

首要  本身  

反义词

客体  

用主体造句

【0】保卫乡村,抵御溃兵土匪,在华北地区就掀起了一场以红枪会为主体的群众性武装运动。

【1】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

【2】几家文化公司以图书批发为主体,每年批销图书近亿码洋,与全国三百多家出版社和四百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有业务往来。

【3】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高达30多米。

【4】在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5】任何主体信守自己的承诺及允诺后不得翻供。

【6】以变文为主体的唐五代白话小说,受此影响,也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有异的时空观念。

【7】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

【8】他对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主体和行为方式进行分析。

【9】司马迁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表现为重于泰山,超越生死的价值观。

【10】读后感的“感”是主体,所以引述不能过多。

【11】新观念应随着社会主体文化的用而变化,有继承,有扬弃。

【12】民事主体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13】当人返归本性独存的状态时就进入涅粲境界,自性与“神”也就转化为法身,成为最后解脱的主体。

【14】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主体哲学批判切近地预示了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15】工笔山水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画面主体。

【16】拉浆铅膏的和膏过程其主体反应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17】籍贯、出生地无从选择,但这种“后天”的归属认同则让主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最愿归属的一个所在。

【18】地方风物传说由引子部分、主体部分和确证部分三部分组成。

【19】公平与道义几乎是同一性质的概念,它主张尊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

百科

主体为一多义词,主要意向包括:哲学名词、法学用语、计算机用语、化学术语、摄影术语、主体纪年等。在 NET Framework安全中,表示用户的标识和角色,并代表用户操作。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