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 sān cóng sì dé

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品德、辞令、仪态、女工)。泛指封建礼教压迫、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详细释义

拼音: sancongside

拼读:思(si1)安(an1),三(san1)|呲(ci1)翁(weng2),从(cong2)|四(si4)|的(de1)鹅(e2),德(de2)

五笔: DWLT

语法:

语法: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例句

~,是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

反义词

独立自主  倒行逆施  大逆不道  

用三从四德造句

【0】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1】此人并没有什么实际本领,光凭三从四德混饭吃。

【2】这股新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3】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已摆脱三从四德的观念。

【4】要求现代妇女遵守三从四德,难免引来不合时宜之讥。

【5】尤其对夫君不仅要温柔,而且要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的相关词

百科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红。“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