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赏析诗人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从古代起就有不少文人骚客用月亮来寄表情丝,转托思念。所以月亮俨然成了天下悲欢离合的代言人。中秋时候焚香拜月,望着月亮想着远方的家人此时也凝伫着同一个月亮。似乎月亮可以成为某种媒介为我们传递思念。把思念装在月亮里传送所以思念是圆的。就好像把水装在圆杯里水此时也是圆的。用圆圆的月亮来代表内心的痛苦。至于作者想到骨肉被分割是痛苦。我想作者应该是由月缺月圆进一步伸展思维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散。[1]这句诗中,诗人把无形的思念比喻成有形的圆,就把虚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易于理解。同时,圆形的事物还易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为下文联想到八月中秋的月亮做铺垫。[2]承接上句的比喻。中秋之月本就代表着思乡之情,所以这句联想更是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推到了极致。[3]说明千山万水阻隔不断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运用反问的句式唤起人们对中秋之月、离愁别绪的联想,深沉有力。[5]运用联想,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6]“望”字刻画出对月思人的形象,渴望亲人团聚之情溢于言表。结尾反问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漂泊外地的凄凉的心情。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