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鼎: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具。比喻三方面分立相互抗衡的局势。

详细释义

拼音: dingzuzhishi

拼读:的(de1)影(ying3),鼎(ding3)|资(zi1)无(wu2),足(zu2)|知(zhi1)|世(shi4)

五笔: HKPR

语法: 作宾语

语法: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句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已形成。

近义词

三分鼎足  鼎足而立  三足鼎立  

用鼎足之势造句

【0】于是,三方竟成了一个鼎足之势。

【1】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2】大德水部落北靠新昌洞,南临小德水部落,三个部落遥为鼎足之势。

【3】三国鼎立之势已经无法形成,缺乏尖刀力量的其他统领,就算全部加入教廷一方,也不可能与野蛮人一脉,陈雄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4】这次大战之后,三个国家已经从形成鼎足之势。

百科

鼎足之势dǐng zú zhī shì,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