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抓住要害,不解决问题。
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抓住要害,不解决问题。
拼音: gexuesaoyang
拼读:哥(ge1)鹅(e2),隔(ge2)|西(xi1)约(yue1),靴(xue1)|思(si1)凹(ao1),搔(sao1)|衣(yi1)肮(ang3),痒(yang3)
五笔: BARU
语法:
语法: 宋·释道原《景德灯传录》:“(僧)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不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外行人学说内行话,总觉~。
【0】他提的意见虽多,却都是隔靴搔痒,无法切中要点。
【1】外行人学说内行话,总觉隔靴搔痒。
【2】这算什么论文?论证不充分,而且有点隔靴搔痒。
【3】这是一篇隔靴搔痒的评论文章。
【4】我虽然听你说过巴黎的一切,但因尚未亲自前去体会,总觉隔靴搔痒,甚不过癮。
【5】这位来宾尽说些大话、空话、假话,完全是隔靴搔痒,他的话解决不了学校存在的任何问题。
【6】你这几句话有啥用呢?对整个局面来说只是隔靴搔痒,无关大体。
【7】但这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因为阴谋论都是自动生成的。
【8】这篇文章扬扬千言,并没有抓住要害,有点隔靴搔痒。
【9】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如隔靴搔痒,根本没切中要害。
【10】对贪污腐败的现象,只是口头批评,无异于隔靴搔痒,只有施以严刑峻法,才能解决问题。
成语“隔靴搔痒”,指隔着靴子挠痒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