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

避讳 bì huì

(动)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

详细释义

拼音: bihui

拼读:波(bo1)异(yi4),避(bi4)|喝(he1)卫(wei4),讳(hui4)

五笔: nkyf

语法:

语法:

近义词

隐讳  忌讳  

用避讳造句

【0】又不避讳什么真正的朋友。

【1】他们避讳这个事情的提起。

【2】他对这个事情非常避讳。

【3】她毫不避讳地表示想得到他的工作,以至于他们之间说话都带着火药味。

【4】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圣人都避讳谈论鬼怪,不见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怪。

【5】此片对悲惨的战斗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对痢疾和疟疾场面也毫不避讳。

【6】她的“毫不避讳”有点不知分寸,过于嚣张跋扈了。

【7】在古代,皇帝的名讳,是避讳字。

百科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该词语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