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 shuǐ tǔ bù fú

水土:泛指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服:适应。指人不能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气候及生活习惯。也作“水土不伏”。

详细释义

拼音: shuitubufu

拼读:诗(shi1)尾(wei3),水(shui3)|特(te1)五(wu3),土(tu3)|波(bo1)悟(wu4),不(bu4)|佛(fo1)无(wu2),服(fu2)

五笔: IFGE

语法:

语法: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例句

虽然大胜,但由于~,士卒在返程路上死掉近一半。

反义词

如鱼得水  随乡入俗  

用水土不服造句

【0】虽然大胜,但由于水土不服,士卒在返程路上死掉近一半。

【1】在这个奇异的森林月球上,辛德尔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

【2】由于水土不服,粮食缺乏,一路跋涉大漠荒滩,饿死,病死,被沙漠吞没的不计其数。

【3】巨大的地理与气候的差异导致了郑光水土不服、跑肚拉稀。

【4】他到了边荒之地,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的相关词

百科

水土不服形容身体与环境产生的不良反应如高原反应。人的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自然界各种因素均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气候、声音、饮食习惯等。形容人在异乡环境下表现的不适应。但是,人也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当人们由于改变了地理环境而发生的身体不适,如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泻呕吐、心慌胸闷、皮肤痛痒、消瘦,皮肤出现红斑、痘痘等俗称为“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