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比喻行动不够机密、严谨,使对方有所警觉和准备。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比喻行动不够机密、严谨,使对方有所警觉和准备。
拼音: dacaojingshe
拼读:的(de1)啊(a3),打(da3)|呲(ci1)袄(ao3),草(cao3)|鸡(ji1)鹰(ying1),惊(jing1)|诗(shi1)鹅(e2),蛇(she2)
五笔: RANJ
语法:
语法: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0】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1】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2】这种荒郊野外绝对少不了三两头家犬,为了不打草惊蛇,千万不要引起家犬的吠影吠声。
【3】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4】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5】你冒失出击只会打草惊蛇。
【6】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7】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8】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9】他的第二个冲动是不必打草惊蛇。
【10】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鬆懈后,可一举进攻。
【11】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12】我是说我不想打草惊蛇。
【13】计划不周密,轻举妄动,就会打草惊蛇,给你们下一步破案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4】这次行动千万要保密,不能打草惊蛇。
【15】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装镇定,以免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蛇杯弓影 -> 影只形孤 -> 孤儿寡妇 -> 妇人孺子 -> 子子孙孙 -> 孙庞斗智 -> 智均力敌 -> 敌国通舟 -> 舟水之喻 -> 喻之以理 -> 理之当然 -> 然糠自照 -> 照功行赏 -> 赏心悦目 -> 目窕心与 -> 与时偕行 -> 行者让路 -> 路叟之忧 -> 忧心如焚 -> 焚香扫地 -> 地上天官 -> 官情纸薄 -> 薄唇轻言 -> 言信行果 -> 果于自信 -> 信而有征 -> 征名责实 -> 实事求是 -> 是古非今 -> 今昔之感 -> 感恩图报 -> 报本反始 -> 始乱终弃 -> 弃之度外 -> 外简内明 -> 明枪暗箭 -> 箭拔弩张 -> 张皇其事 -> 事款则圆 -> 圆木警枕 -> 枕席还师 -> 师老兵疲 -> 疲于奔命 -> 命世之才 -> 才薄智浅 -> 浅尝辄止 -> 止渴思梅 -> 梅妻鹤子 -> 子夏悬鹑 -> 鹑衣百结 -> 结驷连骑 -> 骑牛觅牛 -> 牛马襟裾 -> 裾马襟牛 -> 牛角挂书 -> 书声朗朗 -> 朗月清风 -> 风樯阵马 -> 马迟枚疾 -> 疾雨暴风 -> 风言醋语 -> 语重情深 -> 深居简出 -> 出处殊涂 -> 涂歌巷舞 -> 舞裙歌扇 -> 扇火止沸 -> 沸反盈天 -> 天道好还 -> 还乡昼锦 -> 锦天绣地 -> 地瘠民贫 -> 贫而无谄 -> 谄谀取容 -> 容头过身 -> 身体发肤 -> 肤皮潦草 -> 草草收兵 -> 兵出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