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

干预 gān yù

(动)过问(别人的事):~政事|不便~。[近]干涉。[反]观望。

详细释义

拼音: ganyu

拼读:哥(ge1)安(an1),干(gan1)|玉(yu4)

五笔: fgcb

语法:

语法:

近义词

干涉  干豫  过问  干扰  

反义词

帮助  协助  

用干预造句

【0】假如美国胆敢进犯我们的国土,干预我国的内政,我们一定用最有力的实际行动让他们有去无回。

【1】这种担心政府过分干预的想法,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2】每个主权国家都会干预外贸出口业务。

【3】有效调适海警官兵心理压力,需要通过组织干预和官兵自我调适等途径来解决。

【4】发展中国家宁愿干预购本国的外汇买卖或对外国资本流入征税,也不让自己的外汇汇率上升。

【5】然而,对于撰文批评政府官员的记者,有关当局仍然干预、恫吓并拘留他们。

【6】产后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

【7】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烟草市场需要国家干预,这包括干预烟草的生产、制造、消费。

【8】康区的改土归流,是中国近代对民族地方事务从有限干预到全面干预的转变过程。

【9】汉代经学家则为其注入伦理道德内涵,主要体现于经书笺注及用以干预现实政治伦理。

【10】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

【11】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练、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12】直到我父母干预这件事之前,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一直没有停止对我的搔扰。

【13】请不要干预他俩的事。

【14】除非集体生活中的纪律约束之外,个人生活方式是自由选择的,没有人会干预的。但是军队就不一样了。个人需要适应集体生活规律,自由相对要少一些。

百科

干预,亦作“ 干与 ”,“ 干豫 ”,汉语词汇。拼音:gān yù指关涉;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见《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