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对坏人坏事从口头和书面上进行揭发、批判。
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对坏人坏事从口头和书面上进行揭发、批判。
拼音: kouzhubifa
拼读:科(ke1)偶(ou3),口(kou3)|知(zhi1)乌(wu1),诛(zhu1)|波(bo1)蚁(yi3),笔(bi3)|佛(fo1)嗄(a2),伐(fa2)
五笔: KYTW
语法:
语法: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 墦间识者羞。”
但正如他们~的银行家那样,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0】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1】但正如他们口诛笔伐的银行家那样,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2】沈从文用大度包容了一切,没有让遗憾变得更遗憾:昔日的好友,相互指责,口诛笔伐,情何以堪?
【3】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4】对坏现象我们要口诛笔伐。
【5】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6】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7】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口诛笔伐解 释诛:讨伐。伐:攻击。指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口诛笔伐”常误写为“口朱笔伐”,应注意。】
伐异党同 -> 同尘合污 -> 污七八糟 -> 糟糠之妻 -> 妻儿老少 -> 少纵即逝 -> 逝将去汝 -> 汝南晨鸡 -> 鸡鸣起舞 -> 舞笔弄文 -> 文章经济 -> 济世安邦 -> 邦家之光 -> 光彩耀目 -> 目瞪口张 -> 张大其辞 -> 辞金蹈海 -> 海纳百川 -> 川泽纳污 -> 污泥浊水 -> 水宿风餐 -> 餐风咽露 -> 露胆披诚 -> 诚心正意 -> 意惹情牵 -> 牵萝补屋 -> 屋乌之爱 -> 爱老慈幼 -> 幼学壮行 -> 行思坐忆 -> 忆苦思甜 -> 甜嘴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声刀影 -> 影影绰绰 -> 绰绰有裕 -> 裕国足民 -> 民贵君轻 -> 轻薄无知 -> 知难而进 -> 进贤屏恶 -> 恶言厉色 -> 色衰爱弛 -> 弛高骛远 -> 远走高飞 -> 飞蓬随风 -> 风雨交加 -> 加人一等 -> 等闲人家 -> 家喻户习 -> 习非成是 -> 是非分明 -> 明公正气 -> 气消胆夺 -> 夺人所好 -> 好谋善断 -> 断烂朝报 -> 报冰公事 -> 事与心违 -> 违强陵弱 -> 弱不胜衣 -> 衣狐坐熊 -> 熊经鸱顾 -> 顾盼自豪 -> 豪气元龙 -> 龙翔凤跃 -> 跃马弯弓 -> 弓影杯蛇 -> 蛇雀之报 -> 报仇雪恨 -> 恨海难填 -> 填街塞巷 -> 巷尾街头 -> 头昏脑闷 -> 闷海愁山 -> 山肴海错 -> 错落有致 -> 致之度外 -> 外刚内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