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 fā fèn
(动)下定决心,振奋精神:~图强。[近]发奋。
发愤 fā fèn
(动)下定决心,振奋精神:~图强。[近]发奋。
拼音: fafen
拼读:佛(fo1)啊(a1),发(fa1)|佛(fo1)摁(en4),愤(fen4)
五笔: ntnf
语法:
语法:
【0】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愤,最终大器晚成。
【1】我们应该发愤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2】中华民族羸弱了一个世纪,但现已发愤图强,大搞精神及物质上的建设。
【3】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4】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5】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我们从小就要发愤学习,以求掌握更多的知识。
【7】他这样发愤忘食,固然令人钦佩,但也要注意驰张有度,不要累坏了身体。
【8】我们尽最大发愤确保文中和代码中没有舛讹。
【9】今天特忙,总想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完,没想到了发愤忘食的地步。
【10】只有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11】我三番五次帮助他,倒不希望他知恩报德,只要他发愤做个有志气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12】他教育孩子向赖宁学习,发愤读书,遵守纪律,不要惹是生非。
【13】为了考上重点中学,同学们都在发愤忘食地学习。
【14】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15】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16】从此发愤改过,不再横行乡里。
【17】我们一定要发愤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发愤,指下决心;立志;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见《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