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勃然:因生气或发怒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间愤怒之极。
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勃然:因生气或发怒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间愤怒之极。
拼音: borandanu
拼读:波(bo1)窝(wo2),勃(bo2)|日(ri1)啽(an2),然(ran2)|的(de1)啊(a4),大(da4)|讷(ne1)悟(wu4),怒(nu4)
五笔: FQDV
语法: 谓语
语法: 《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他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看了不禁令人~。
【0】他听了这些传言,勃然大怒,要去和人家拼命。
【1】国王勃然大怒,下令把阿凡提和驴子关到一起。
【2】他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看了不禁令人勃然大怒。
【3】当女孩儿们的男朋友直勾勾地老盯着其他美妞看的时候,她们很容易就勃然大怒。
【4】爱泼斯坦猛地站起身,勃然大怒。
【5】自然界就是两张面孔,嫣然笑意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攒眉蹙额,安详端坐随时有可能变成勃然大怒
【6】我实话实说,他却勃然大怒。
【7】听到孙逸逃跑的消息后,班长勃然大怒,立即派人把他抓了回来。
【8】他突如其来地勃然大怒。
【9】他发觉受骗而勃然大怒。
【10】我的勃然大怒使我自己也吃了一惊。
【11】听了传言他勃然大怒,要去拼命。
【12】得知对方竟擅自撕毁合同,他不禁勃然大怒。
【13】那使李勃然大怒,开枪打杨,后来被控行凶和意图谋杀。
【14】他平静地、讽刺地望着苏尔白,这时苏尔白勃然大怒。
【15】我看得出他很快就会勃然大怒的。
【16】我勃然大怒,简直控制不住自己。
勃然大怒,是中国的成语,解释:勃然:突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大怒的样子。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三国演义》三七回:“徐母勃然大怒。”《警世通言》卷二八:“禅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
怒目相视 -> 视若无睹 -> 睹著知微 -> 微不足道 -> 道头会尾 -> 尾大难掉 -> 掉以轻心 -> 心乱如麻 -> 麻木不仁 -> 仁人君子 -> 子子孙孙 -> 孙庞斗智 -> 智尽能索 -> 索隐行怪 -> 怪诞诡奇 -> 奇珍异宝 -> 宝刀不老 -> 老骥嘶风 -> 风驰电击 -> 击碎唾壶 -> 壶天日月 -> 月没参横 -> 横无忌惮 -> 惮赫千里 -> 里勾外连 -> 连汤带水 -> 水涨船高 -> 高飞远翔 -> 翔鸾舞凤 -> 凤管鸾箫 -> 箫韶九成 -> 成年累月 -> 月值年灾 -> 灾难深重 -> 重金袭汤 -> 汤去三面 -> 面有菜色 -> 色胆包天 -> 天网恢恢 -> 恢恑憰怪 -> 怪声怪气 -> 气壮如牛 -> 牛衣夜哭 -> 哭天抹泪 -> 泪干肠断 -> 断鹤继凫 -> 凫胫鹤膝 -> 膝行肘步 -> 步月登云 -> 云天雾地 -> 地利人和 -> 和盘托出 -> 出入无间 -> 间不容砺 -> 砺世摩钝 -> 钝学累功 -> 功高望重 -> 重规累矩 -> 矩步方行 -> 行己有耻 -> 耻言人过 -> 过化存神 -> 神僊中人 -> 人非土木 -> 木本水源 -> 源头活水 -> 水调歌头 -> 头破血流 -> 流移失所 -> 所向克捷 -> 捷足先得 -> 得手应心 -> 心头鹿撞 -> 撞头搕脑 -> 脑满肠肥 -> 肥鱼大肉 -> 肉朋酒友 -> 友风子雨 -> 雨鬣霜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