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lì wǎn kuáng lán

挽:挽回,挽救。狂澜:汹涌的大浪,比喻险恶的局势。比喻尽力挽回或挽救危急的局势。

详细释义

拼音: liwankuanglan

拼读:了(le1)异(yi4),力(li4)|乌(wu1)俺(an3),挽(wan3)|科(ke1)乌(wu1)昂(ang2),狂(kuang2)|了(le1)啽(an2),澜(lan2)

五笔: LRQI

语法:

语法: 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例句

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扭转了局势。

反义词

力不能支  独木难支  力不从心  

用力挽狂澜造句

【0】在比赛的危急时刻,小兵力挽狂澜,取得了最终胜利。

【1】关键时刻,他力挽狂澜,挽救了企业。

【2】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3】这场战争,将军力挽狂澜,拿下了这个阵地。

【4】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这种豪情方才是大丈夫大英雄。

【5】这次考试,我力挽狂澜,获得了年级第一。

【6】他力挽狂澜,为公司筹到了资金。

【7】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挽救了中国革命。

【8】他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力挽狂澜。

【9】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将有能力昂首挺胸力挽狂澜。

【10】在这危急关头,是他力挽狂澜,挽救了局势。

【11】他十分大义凛然,而她却十分力挽狂澜。

【12】文化大革命时,周恩来总理力挽狂澜。

【13】王女士独排众议,力挽狂澜,做了最终决定。

【14】力挽狂澜的时刻会随之而来,剩下的三个则理应被分解。

【15】炎黄子孙中的优秀分子,每当国家处于危难时,总是挺身而出,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16】虽然你的事迹也许已被后人遗忘,但是你曾经力挽狂澜拯救的北京城,明朝,以及北京的人民的这一事实永远都无法被磨灭。

百科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