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典故 diǎn gù

(名)指诗文里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

详细释义

拼音: diangu

拼读:的(de1)衣(yi1)俺(an3),典(dian3)|哥(ge1)悟(wu4),故(gu4)

五笔: madt

语法:

语法:

近义词

故事  掌故  典籍  智取  

用典故造句

【0】这首诗里堆砌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

【1】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晦涩之感。

【2】蕉叶覆鹿这个成语中包含着一个典故。

【3】我发现有些典故有掉书袋的嫌疑,有些诗有文过其辞的地方。

【4】前往郓城实验艺校的火车上,晓倩大哥哥给易亭和海笛讲述了“广谋从众”的历史典故。

【5】仉氏含辛茹苦,为教育年幼顽皮的孟轲,留下了杀豚不欺子、三迁择邻、断织劝学的著名历史典故。

【6】在前往中学的小面包车,大哥哥给小朋友讲了“君子绝交不出恶语”的典故。

【7】类似“打赏”其实古已有之,最知名的典故当属“千金买赋”。

【8】今天老师告诉了我们“殆无孑遗”的典故。

【9】这典故经过老师译解之后,读起来平易近人,已无艰涩之感。

【10】他表示,“毋忘在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典故。

【11】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12】哥哥耐心地给我讲述了有关于“风吹幡动”的典故。

【13】老师今天讲述了潘江陆海的典故。

【14】蛇鼠一窝、狡兔三窟等典故,就是人对动物洞穴生活的体察。

【15】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这是源于韩信的典故。

【16】“橘井”的典故来自《列仙传》。

【17】主公这件事做的太冲动了,岂不闻逆取顺守,顺者昌逆者亡的典故。

【18】典故“夷门抱关”就是由此概括而来,成语“虚左以待”也源于此。

【19】他给我讲解了“谈霏玉屑”的典故。

百科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