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 jiè gǔ fěng jīn

借:假托。讽:讽喻,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某人某物的是非来影射、讽喻今天的现实。

详细释义

拼音: jiegufengjin

拼读:鸡(ji1)叶(ye4),借(jie4)|哥(ge1)五(wu3),古(gu3)|佛(fo1)鞥(eng3),讽(feng3)|鸡(ji1)因(yin1),今(jin1)

五笔: WDYW

语法:

语法:

例句

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说得鞭辟入里。

用借古讽今造句

【0】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1】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借古讽今,托物寓意。

【2】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3】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4】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百科

借古讽今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解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