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详细释义

拼音: diukuiqijia

拼读:的(de1)呦(you1),丢(diu1)|科(ke1)威(wei1),盔(kui1)|七(qi1)异(yi4),弃(qi4)|鸡(ji1)衣(yi1)啊(a3),甲(jia3)

五笔: TDYL

语法:

语法: 《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

例句

这一仗,打得敌人人仰马翻,~而逃。

用丢盔弃甲造句

【0】这一仗,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丢盔弃甲而逃。

【1】自从将军初战告捷,所到之处军无战心纷纷让道,一些将士更是丢盔弃甲,自相践踏。

【2】这几个小混混在众人的谴责声中丢盔弃甲地溜走了。

【3】这一仗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4】三元里的武装村民打得英国侵略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5】这一仗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也作“丢盔卸甲”。

百科

汉语四字成语,出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形容打败仗的狼狈相。也作“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