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三、五:虚指多次。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再三地命令告诫。
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三、五:虚指多次。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再三地命令告诫。
拼音: sanlingwushen
拼读:思(si1)安(an1),三(san1)|了(le1)映(ying4),令(ling4)|五(wu3)|诗(shi1)恩(en1),申(shen1)
五笔: DWGJ
语法: 谓语
语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学校已~,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0】老师三令五申,不准往学校带零食。
【1】学校已三令五申,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2】尽管公司三令五申不允许在办公室吸烟,可还是有个别人偷着吸烟。
【3】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
【4】国家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5】纵然警方三令五申地要汽车驾驶人喝酒不开车,但有些人还是我行我素。
【6】他们不顾政府的三令五申,继续捕杀濒危鸟类。
【7】教育行政部门在此问题上,不惮其烦,三令五申,可谓用心良苦。
【8】事发之前,我已三令五申,告诫大家,大家就是当耳边风。
【9】为了民众的安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驾驶人于行车中使用手持电话。
【10】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菸。
【11】市政府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请客送礼,但有的人仍然我行我素。
【12】学校已三令五申,中学生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13】而成语"三令五申"就是由孙武反复说明他的命令而来。
【14】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但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距中央和人民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15】行政院三令五申,要切实制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胁迫民眾。
【16】学校已三令五申,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17】学校一开学就三令五申,一再强调校规校纪,提醒学生不要违反校规,可我却没有把学校和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没有重视老师说的话,没有重视学校颁布的重要事项,当成了耳旁风,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应该把老师说的话紧记在心,把学校颁布的校规校纪紧急在心。
【18】党中央已三令五申,严禁请客送礼,可是有的单位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19】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后来,“三……五……”成为了一种语言结构,比如人们常说“三年五载”、“三番五次”等等。
申冤吐气 -> 气逾霄汉 -> 汉官威仪 -> 仪表不凡 -> 凡胎浊体 -> 体贴入微 -> 微为繁富 -> 富在知足 -> 足衣足食 -> 食藿悬鹑 -> 鹑衣鹄面 -> 面面相睹 -> 睹着知微 -> 微不足道 -> 道德文章 -> 章句之徒 -> 徒费唇舌 -> 舌战群儒 -> 儒雅风流 -> 流离颠疐 -> 疐后跋前 -> 前歌后舞 -> 舞文饰智 -> 智勇兼全 -> 全神贯注 -> 注玄尚白 -> 白首如新 -> 新陈代谢 -> 谢兰燕桂 -> 桂子兰孙 -> 孙康映雪 -> 雪飘如絮 -> 絮絮叨叨 -> 叨在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暇食 -> 食不下咽 -> 咽苦吐甘 -> 甘雨随车 -> 车殆马烦 -> 烦言碎辞 -> 辞金蹈海 -> 海涸石烂 -> 烂熳天真 -> 真龙天子 -> 子夏悬鹑 -> 鹑衣鷇食 -> 食宿相兼 -> 兼收并采 -> 采兰赠药 -> 药笼中物 -> 物伤其类 -> 类聚群分 -> 分寸之末 -> 末大不掉 -> 掉三寸舌 -> 舌剑唇枪 -> 枪烟炮雨 -> 雨卧风餐 -> 餐风露宿 -> 宿水飱风 -> 风流罪过 -> 过犹不及 -> 及笄年华 -> 华不再扬 -> 扬眉眴目 -> 目瞪口结 -> 结舌杜口 -> 口角生风 -> 风里杨花 -> 花朝月夕 -> 夕惕朝乾 -> 乾乾翼翼 -> 翼翼小心 -> 心慈手软 -> 软硬兼施 -> 施绯拖緑 -> 緑惨红销 -> 销声匿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