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形容看书极快。
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形容看书极快。
拼音: yimushihang
拼读:衣(yi1)|摸(mo1)悟(wu4),目(mu4)|十(shi2)|喝(he1)昂(ang2),行(hang2)
五笔: GHFT
语法:
语法: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他看书~,而且过目不忘。
【0】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我们读书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2】他看书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
【3】汪老涉猎极广,从经史子集到文学名著,从天文地理到财经科技,无所不读,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4】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5】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6】总编辑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
【7】你读书虽然一目十行,不过我看你是食而不知其味。
【8】他看书是一目十行,速度特别快,但只是看热闹,学不到什么知识。
【9】他趁着开车前的一个钟头,把这一本小说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
【10】听说学过速读的人,看书可以一目十行。
【11】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
【12】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13】他看书很快,一目十行。
【14】他能一目十行地看书。
【15】你将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一目十行的理解力。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 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 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 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 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 过去了。“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出自《梁书·简文 帝纪》。
行不由径 -> 径一周三 -> 三跪九叩 -> 叩源推委 -> 委曲求全 -> 全心全意 -> 意兴盎然 -> 然糠照薪 -> 薪桂米珠 -> 珠沉沧海 -> 海底捞月 -> 月露风云 -> 云屯雾集 -> 集苑集枯 -> 枯枝再春 -> 春风夏雨 -> 雨露之恩 -> 恩逾慈母 -> 母难之日 -> 日增月益 -> 益谦亏盈 -> 盈盈一水 -> 水火无情 -> 情窦初开 -> 开基创业 -> 业精于勤 -> 勤学苦练 -> 练兵秣马 -> 马腹逃鞭 -> 鞭约近里 -> 里通外国 -> 国无宁日 -> 日昃忘食 -> 食必方丈 -> 丈二和尚 -> 尚虚中馈 -> 馈贫之粮 -> 粮尽援绝 -> 绝裾而去 -> 去天尺五 -> 五蕴皆空 -> 空前绝后 -> 后顾之忧 -> 忧国忘家 -> 家累千金 -> 金风送爽 -> 爽然自失 -> 失精落彩 -> 彩凤随鸦 -> 鸦巢生凤 -> 凤仪兽舞 -> 舞文饰智 -> 智小谋大 -> 大题小做 -> 做张做致 -> 致之度外 -> 外宽内明 -> 明赏不费 -> 费力劳心 -> 心神不定 -> 定于一尊 -> 尊姓大名 -> 名我固当 -> 当头对面 -> 面朋口友 -> 友风子雨 -> 雨散云收 -> 收因种果 -> 果不其然 -> 然糠自照 -> 照萤映雪 -> 雪窗萤几 -> 几尽一刻 -> 刻骨崩心 -> 心忙意急 -> 急于星火 -> 火热水深 -> 深恶痛绝 -> 绝薪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