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 yī hòng ér sàn

哄:喧闹,吵嚷。形容在一片吵嚷声中散去。也作“一轰而散”。

详细释义

拼音: yihongersan

拼读:衣(yi1)|喝(he1)瓮(weng4),哄(hong4)|儿(er2)|思(si1)按(an4),散(san4)

五笔: GKDA

语法:

语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例句

1. 几个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听说老师来了,~。

反义词

一哄而起  源源而来  接踵而至  

用一哄而散造句

【0】当有人走近时,小麻雀立刻一哄而散地飞到了附近的树枝上。

【1】看苗头不对,大伙脚底麻溜,一哄而散。

【2】专家们讨论完了,一哄而散,问题仍然摆在那里,原封未动。

【3】李老师一进教室,这群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就立即一哄而散。

【4】几个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听说老师来了,便一哄而散了。

【5】几个青年人在一起斗殴,看到警察过来,一哄而散。

【6】听完经理的解释,职工们什么也没说,一哄而散了。

百科

一哄而散,成语,作谓语、定语,释义: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